2012年新罗区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要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39更新时间:2012-02-12

凝心聚力,增创发展新业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把握机遇,迈上发展新台阶。
    本届政府五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发有为,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6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5.8%,是2006年的2.4倍。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 23.5亿元、1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4%、22.2%,分别是2006年的2.6倍、2.7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3亿元,年均增长21.8%,是2006年的2.7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累计分别完成551.4亿元、5.5亿美元,13.7亿美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6.2倍、5.1倍、9.3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两位数增长,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连续五年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位次前移至第48位。
    ——过去五年,是经济结构明显调优、产业素质持续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4.6:44:41.4调整为8.4:51.4:40.2,初步形成“5+5”产业发展架构。一产持续做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3.8亿元,年均增长3.6%。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比重提高到86%,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国家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2%。二产持续做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13亿元。非资源型工业比重由45.7%提高到48.8%。亿元企业突破100家,达102家,五年净增81家。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业稳定保持全市“345”份额,其中机械、建材产业产值在全市县域率先突破100亿元。龙州继成为全市首个百亿园区后,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200亿元。三产持续提升,辖区限上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其中龙门物流园交易额突破25亿元,初步形成闽西交易城、龙门物流园等商贸物流板块。五年间,引进建设志高动漫产业园等10个超10亿元城市经济项目,进驻红星美凯龙、大润发等商贸品牌企业。跻身中国产业百强县。
    ——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明显深化、开放活力持续迸发的五年。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集体林木采伐制度和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土地流转比例达39.6%。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市场开发、土地收储等六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资产稳步增值。龙津担保公司、永丰小额贷款公司实力位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培育上市企业2家。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活力持续增强,“6·18”项目对接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培育国家级产品、商标7件、省级产品、商标68件。项目带动不断深化,“9·8”、“11·8”、“三维”招商成果丰硕,“项目建设年”、“五大战役”成效显著,共开发新建项目1135个,总投资367.3亿元。获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区、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等多项荣誉。
    ——过去五年,是城乡统筹明显推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五年。中心城市商务、商贸物流、人居三大板块加快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0平方公里。“绿亮美”工程、“五城同创”深入实施,“两违”治理等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复核验收。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龙长高速、龙厦高铁、双永高速、赣龙扩能、坑口火电二期、何家陂水库等建成或加速推进。乡镇区划局部平稳调整,增设北城街道,江山撤乡设镇。白沙、东肖分别列入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全区城镇化率达66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行政村基本实现“五通”,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培育出“洋畲经验”、“培斜模式”等示范典型。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54.9万吨,养殖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和“青山挂白”治理有效推进,规划区外95%村庄通过省“家园清洁行动”验收,辖区大气、水体等环境质量逐年好转。
    ——过去五年,是群众受益明显增多、民生保障持续拓展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2915元、10682元,年均分别增长13.3%、11.5%。五年累计投入民生42.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近2倍,事关群众利益的 73件惠民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在全国、全省、全市率先实施新农合超大病补充保险、农村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城镇在职职工医疗互助等多项惠民政策。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新农合、医疗保险等实现全覆盖。就业再就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建成启用福利中心,区慈善总会认捐善款超1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扶贫开发、造福工程扎实推进,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五年,是经济社会明显协调、各项事业持续进步的五年。“教育强区”稳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中高考成绩保持全市前茅,促成龙岩二中与龙岩学院凤凰校区教育资源整合,建成莲东中小学,教育工作连续六年保持省一类区良好等级。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龙岩人民医院晋升三级乙等医院。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奥运“龙岩现象”全国瞩目,“采茶灯”传扬四海,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矛盾纠纷稳控有力,突发事件处置科学有效,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科技、文化、计生、民政、老龄、法制、双拥等工作保持或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国防、统计、审计、物价、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等各条战线亮点纷呈。政府建设全面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历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1808件,满意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行政问责制度,推行规范“两权”工作,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约束力不断提高,政府绩效评估连续六年获全市第一。
    2011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尽管面临原有优势相对弱化的挑战,面临土地、信贷等宏观政策趋紧、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等众多困难,我们还是在历任班子创业的基础上接力加速,释放出了积蓄的潜能,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推进:
    一是力抓项目建设。全力打好“五大战役”,项目建设明显提速,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83.3亿元,新开工项目96个、新竣工投产项目122个、策划储备项目103个,综合考评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顺利建成华润(岩山)水泥、龙净环保出口基地等18个亿元重大项目。特别是城市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龙门物流园一期全面建成、二期加快推进,签约落地龙腾工贸物流园、直升机通航基地等4个超10亿元项目,宝岛风情园、龙之都旅游综合体等10个亿元项目,总投资突破100亿元。
    二是力抓空间拓展。向规划要空间。积极对接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启动实施龙雁新城、东肖生态新城规划建设。投入17.6亿元用于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了白沙小城镇试点建设框架,东肖小城镇试点建设明显加快。向园区要空间。科学提出龙州核心区“优二进三”设想,鼓励核心区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生产基地外移至龙雁工业区、白沙产业园等地,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力抓政策对接。主动向上争资引项。累计争取补助资金5.5亿元,其中争取水利资金首次突破1亿元。组建了项目对接办,抽调专人驻点福州,加强对上沟通协调。特别是近期在争取享受中央苏区政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明确批示给予具体项目支持。主动理顺市区关系。通过争取努力,市对区新一轮财政体制更加合理,年可增加区级体制财力5000多万元。市委、市政府在中心城市发展上态度更加明确、支持更加有力,奥特莱斯商贸综合体、澳洲风情园等重大城市经济项目均交由我区组织实施。主动探索重心下移。创新小城镇土地、投融资、建设管理等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白沙城投公司、东肖新区开发公司等营运机构作用,深化银镇战略协作,增强乡镇综合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是力抓难题破解。集聚众智对投融资体制进行有益探索,组建金融办,成功举办政银企战略对接会,争取授信额度35亿元。实现BT、BOT等项目“零”的突破,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推出雁石水厂等5个BT项目向外融资。龙州工业区、龙门物流园、志高动漫产业园等通过采取固定回报向村集体融资、“433”比例资金封闭运行、项目业主垫资等融资方式创新,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
    五是力抓民生改善。合力创建“教育强区”,三年校安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城乡6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广泛发动社会捐资助学,认捐资金达3900万元。教育“两项督导”获得省“双优”好评。加快完善卫生服务网络,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主体建成封顶,东城、中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付使用,129所村卫生所完成标准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参保率达95%以上,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持续抓好环境治理,投入资金1亿元以上,拆治并举推进养殖业(网箱)综合治理,关闭整顿小溪河流域工矿污染企业。特别是面对上半年猪价持续高位的严峻形势,通过组建养殖业污染治理综合执法大队、推广实施干清粪措施等方式,疏堵结合,有力遏制了养猪场违法抢扩建等现象,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治理任务。
    六是力抓管理创新。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全面抓好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把“和谐”作为追求的方向。在全国率先建立“一站式”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机制,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15个部门、所有乡镇(街道)和村(居)设立“调解超市”。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全国表彰。把“社区”作为管理的基石。积极促成市委、市政府出台《龙岩中心城市社区用房规划建设和管理意见》,主动协调落实社区用房移交工作,有效解决了部分社区长期无办公用房或面积不足问题。通过协调努力,广大社区干部呼吁多年的社区办公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政府工作,我们深知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就,都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区人民的辛勤耕耘,凝聚着方方面面的热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岩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中央和省直驻岩机构、市直各部门,在岩投资、经商、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新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跨越前行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产业集聚度不够高,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储备不足;项目融资压力比较突出,资本运作刚刚起步且领域还不够宽,财政资金调度比较困难;二是经济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撑不够有力,各级普惠性、特惠性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挖掘,市区体制尚需进一步协调理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民转移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还面临较大的压力,信访维稳和社会矛盾化解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管理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攻坚克难、比学赶超的氛围不够浓。对此,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加快转变,跨入发展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按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个高于、两个翻番、五个提升”目标,主动对接“五个龙岩”,努力在闽粤赣边率先、海峡西岸经济区争先、全国著名革命老区领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闽粤赣边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生态型经济强区。
    综合考虑新罗的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具体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分别突破480亿元、40亿元、800亿元、2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累计分别达1000亿元、10亿美元、25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海西发展格局中位次前移,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走在闽粤赣边县(市、区)前列。
    ——产业结构更优。三次产业结构向3.7:52.3:44目标调整优化,初步构建“5+5”千亿产业群,形成五大百亿主导产业和五个50亿元规模的潜力产业。力争培育10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集团、150家超亿元工业企业、80家限上亿元企业、400家规模工业企业、500家限上企业,打造海西先进机械制造业集聚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城乡变化更大。推动中心城市向现代都市、中心镇向卫星城、传统农村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变,中心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达到省、市先进水平,城镇化水平达70%以上,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持续走在闽粤赣边县(市、区)前列。
    ——生态环境更美。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流域水质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城市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达到国家标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8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42%,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8%左右,在全市率先建成省级生态区。
    ——民生保障更实。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协调共进,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66%以上。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基本健全,率先实现“教育强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内,社会保险全员参保率达90%以上。社会管理和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突破: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优化“一核两翼三大经济体”布局,打造中心城市东北翼的工业发展轴、西南翼的商贸物流圈和文化旅游带。全面推进东肖生态新城、龙雁新城规划建设,支持区域内乡镇集聚联动发展。探索城市“东连”,谋划东城、铁山组团开发,推进城区至白沙快速通道沿线的产业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突出相邻区域的产业互动和不同地区的错位发展,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小城镇和中心村。二是强化园区支撑,加快推动产业集聚。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增长板块,基本完成龙州核心区“优二进三”,全面建成海西龙门物流园,力争龙州、龙雁等工业区产值分别突破600亿元、200亿元,龙门物流园交易额达100亿元以上,打造千亿园区的“五龙经济”。加快工业园区向专业园区转变,基本建成闽台硬质合金园等10个专业园区,培育若干个10亿元、50亿元规模的专业园区。三是强化政策对接,加快推动体制创新。深化政策研究对接,在海西规划、县域经济等普惠性政策上争取更多份额,在加快老区发展等特惠性政策上拓展更大空间,充分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协调理顺市区管理体制,争取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小城镇建设体制等领域改革,在强镇扩权、放权园区等方面大胆实践,构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强化生态建设,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深入实施环保“四大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抓好节能减排,全面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前关闭所有水泥机立窑,2015年前关闭所有粘土砖瓦窑。突出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全部治理达标,生猪存栏量削减至70万头。五是强化社会保障,加快推动民生改善。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民生优先,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互衔接,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更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五年内实现社区卫生、居家养老网络,综合性社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等公共服务全覆盖,工伤保险、“三农”综合保险等社会保障全覆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凝心聚力,增创发展新业绩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5 %、13.5%;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6%、1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分别增长4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 %、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并力争能更好更快一些。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不断增强对新形势的适应性、对新机遇的敏感性、对新任务的开拓性,立足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努力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突破,在新平台上增创新优势,在新起点上赢得新发展,为全面完成新一届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1、更加注重发展效益,在加快产业转型上取得新成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百亿产业”计划,全力做大“五龙经济”,着力打造“5+5”千亿产业群。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速工业领跑,确保规模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亿元企业达110家。实施“产业倍增工程”。重点抓好龙净环保出口基地、华润水泥、森宝肉鸡等50个新增长点项目达产达效,推进机械、建材两大百亿产业在全市地位进一步巩固,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支持佳科太阳能、精博化工、奥姆龙动物药业等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潜力产业向50亿元产业迈进。实施“百亿园区推进计划”。突出龙州提质增效、龙雁提速增量、龙丰、龙池加快开发,推进硬质合金产业园一期达产,初步建成“6·18”创业园、信息技术产业园,力争龙州产值达260亿元;更加明晰龙雁产业脉络,加强项目筛选和功能分区优化整合,加快机械铸锻、新型建材、新材料等板块集聚成形,力争龙雁产值达60亿元;科学论证龙丰、龙池产业定位,适度超前做好基础配套,争取陶瓷工业园转移落户龙丰。
    做活做热城市经济。强化城市引擎,实施“服务业倍增工程”,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0亿元以上。推动商贸物流业提升发展。加快丰富商贸业态,培育发展闽西交易城、世纪天成广场、国际商贸中心等商贸热点,实施韭菜园、九一南路等市场改造。全力推进龙门物流园二期、陆地港等开发,突出抓好奥特莱斯商贸综合体、中澳商贸广场、龙腾工贸物流园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力争限上企业达300家、亿元限上企业达50家,商贸物流业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其中龙门物流园交易额达30亿元,打造海西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推动文化旅游业错位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环节作文章,主动对接古田会议、永定土楼、连城冠豸山等景区,实行功能错位、环线对接、差异打造、组合发展。精品建设澳洲风情园、洋畲原乡生态旅游等新兴景点,加快推进志高动漫“五一”开园,云顶休闲度假区、龙州大酒店等建成营运,推动西南翼文化旅游带集聚成规模。继续办好乡村旅游节,开展休闲度假游等活动,力争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打造海西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推动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会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形态经济,全面启动龙州核心区“优二进三”工作,逐步推动核心区21家企业有序转移,力争先期转移3-5家,进驻5-10家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集聚形成若干个企业总部板块、销售中心板块和研发中心板块。
    做优做特现代农业。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提升优势产业。持续优化畜牧业结构,重点抓好6家省级以上生猪标准化场以及山麻鸭原种场建设。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加大“五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做好农业科技服务,争创一批省级名牌农产品、绿标农产品,推动五大优势产业强势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围绕五大优势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培育壮大泰华果蔬、森鸿熟食制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发展信运冷藏物流、惠龙物流配送等农产品流通企业,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55 %。建设特色基地。鼓励企业自建规模直控基地、合作联建、农户自建,着手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加快岩山闽台高山生态农业示范区、白沙现代农业示范园、蓝田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建设,不断扩大果蔬、毛竹、花生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
    2、更加注重项目带动,在打好“五大战役”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五大战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更加注重适度、合理、有效的投资,增强发展后劲支撑。
    强化重点项目投资。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按照“六个增长”要求,初步安排战役项目370个,总投资7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85亿元,力争新开工185个,新竣工投产165个。重点抓好130个亿元投资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实施年度省市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27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7.3亿元;突出抓好紫金山体育公园等14个超10亿元重大项目,确保龙化异地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继续实行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更加注重考核项目的有效投入和形象进度,以“抓落地、促开工、推进度、助投产”为重点,加强各环节的跟踪服务,努力形成在谈、签约、建设、投产、达效的梯次推进态势。
    突出项目招商实效。创新招商方式。推行专业招商、全民服务,发挥两支区域专项招商工作组作用,主动出击港澳台、珠三角和东南沿海、北京等重点区域,力争引进5-10个基地型、龙头型项目。拓展招商领域。加强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城镇建设、文化旅游等板块的项目策划,重点研究“5+5”产业链关键项目、公共基础设施BT项目,按图索骥、填平补齐,力争策划储备项目100个。注重招商效益。以增加税源、聚集产业、科技支撑等为标准,借助“9·8”、“11·8”等平台,继续做好与央企、民企和外企的沟通对接,努力扩大招商规模,提升选资质量。
    落实项目用地保障。围绕“五大战役”项目用地需求,编制项目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加快土地报批速度,严格按计划抓好征迁。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垦复、“三旧”改造、闲置低效用地清理,争取更多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坚持以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以及单位GDP能源消耗为标准,优先满足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3、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在加快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成效
    顺应中心城市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构建城市带动、城乡统筹的发展新格局。
    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主动承担征迁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市定城建重点项目分解下达的任务,重点保障龙岩大道高架桥、环城路等建设。主动对接中心城市“五大板块”建设,加快建设东山人居板块、龙岩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精心谋划金帝城市综合体、宝岛风情园、龙之都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布点,力争东肖生态新城建设全面实施。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深入实施“绿亮美”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五城同创”。组建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完善城乡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抓好中心城市卫生保洁、市场管理和城乡“两违”治理等工作。推进条围“城中村”、华龙社区棚户区改造试点,逐步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改善社区办公条件。
    全面加快小城镇集聚发展。打造特色集镇。加快龙雁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完成白沙小城镇综合改革三年建设试点任务。放大白沙、东肖试点示范带动效应,全面开展规划区外小城镇“五个一”建设,支持适中、雁石等9个乡镇进行特色差异化打造。强化发展保障。深化S203线苏坂-铁山、G319境内路段等提级改造前期工作,力争建成S203线苏坂-美山、双永白沙连接线等通乡交通干线,加快建设雁石水厂、朝前水厂、小池璜溪110千伏、江山35千伏输变电等集镇供水供电设施,增强城乡发展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夯实新农村发展基础。抓好农村道路畅通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00公里、通自然村道路硬化20公里,改造危桥5座。抢抓水利建设机遇,实施7个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4万亩,治理小流域6000亩,建设防洪堤20公里,完成“五江一溪”防洪工程前期工作。培育新农村示范典型。深化新农村建设“427”重点工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合力抓好洋畲、培斜等10个特色示范村建设,创建岩下等新型农村社区,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高度重视农村“房屋空壳化”问题,深入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着手研究中心村发展政策,统筹结合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造福”搬迁等工作,加快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一批农民公寓或农民住宅小区,有序引导群众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增强新农村造血功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拓展“三农”综合保险覆盖面,鼓励通过土地、林权流转和投资物业出租增加农民收入,鼓励通过土地整理、林权抵押、集体资产入股和物业经营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强村级财务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生态旅游开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4、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推进投融资改革。探索实践“融资、建设、经营、偿债”一体化的投融资新体制,撬动更多资金投入地方建设。整合“三资”。探索组建城建性、资源性、股权投资性等国有资产营运公司,推动国有资本进入具有竞争优势、发展潜力的领域,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竞争力。积极融资。充分发挥金融办作用,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建好政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推进担保资源整合利用。激活民资。加强10家后备企业上市培育。拓展民间闲置资金流动增值渠道,推广BT、BOT等融资模式,着力在征迁补偿费年固定回报等融资方式上实现拓展,力争实施10个以上BT、BOT项目,多渠道保障资金需求。
    拓展政策对接空间。向省争。充分发挥项目对接办作用,持续跟进参照执行西部政策、享受中央苏区政策以及各项普惠性、特惠性政策的落实情况,力争在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具体项目上获得更大的政策资金支持。向市要。充分发挥贴近市级中枢的区位优势,积极协调、争取中央、省定政策的市级配套,跟进落实部分既定未兑现的政策资金,力争市级在土地出让金以及水利、教育计提基金上给予更大的倾斜支持。向下放。总结白沙、东肖的试点经验,探索推进中心镇管理体制,逐步赋予乡镇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探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增强开放创新活力。主动接轨厦漳泉同城化发展,加快直升机通航基地建设,推进赣龙扩能工程全面开工,龙厦高铁、双永高速(新罗段)建成通车。培育做大金鑫、美家龙等出口基地,力争机械产品出口突破1亿美元,生产性出口比重达40%以上。深入推进国家科技富民、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健全完善激励企业创新创牌、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依托龙州“6·18”项目成果转化中心平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孵化和推广,争创更多更高级别品牌。重点支持卓越、森宝等领军企业建设“四大创新平台”,力争集聚2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左右市级以上技术中心。
    5、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在推进“四大工程”上取得新成效
    严格落实生态强区建设纲要,强化环保“一票否决”和“一岗双责”,努力创建省级生态区。
    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持续抓好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库区网箱压网、小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全年削减生猪15万头。继续探索实践养殖业污染治理有效模式,落实猪场干清粪措施,大力扶持有机肥厂建设。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龙岩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白沙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力争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内河断面达标率达60%以上。
    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继续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20万吨,关闭12家落后砖瓦生产企业,规划区内实心砖企业全部退出。支持龙麟、华润、新丰等水泥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力争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10%。整合推进龙能粉煤灰、坑口热电联产项目循环利用,支持龙雁工业区争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深入实施“青山工程”。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深入推进城乡“四绿”工程建设。有效控制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重点治理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青山挂白”,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550公顷。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推进重点矿区、重点工业区等生态脆弱区恢复治理。依法打击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维护矿业开发秩序。
    深入实施“家园工程”。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持续开展“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完成苏坂、适中、江山等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创建岩山、江山2个国家级生态镇以及3个省级生态镇、99个市级生态村。继续争取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改厕1000个。
    6、更加注重文化力量,在加快文化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加快推进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融合交流,推动文化建设走在省、市前列。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给力。按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要求,加强龙岩洞、适中土楼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发掘和展示龙岩山歌、适中盂兰盆会等民间艺术、民风民俗,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重点挖掘龙岩“采茶灯”文化,培养不同年龄段的传承人,力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支持苏坂培育发展“采茶灯”文化,推动“采茶灯”文化与小城镇建设、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精心创作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扩大“采茶灯”的对外影响力。
    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上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升图书馆、侨史馆等办馆水平,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点、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等布点建设,建成64个农家书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主动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办好龙舟赛、社区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上发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龙岩山歌剧团改制转轨。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研究制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本、科技等有机融合。重点加快邓子恢纪念馆、恒亿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项目建设,建成侨声影剧中心,完成大众影剧中心改造,确保场馆如期交付省第五届艺术节使用。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高水平创作推出龙岩山歌戏、采茶灯等一批特色文艺精品,培养和引进一批懂文化、善经营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心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7、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在民生普惠共享上取得新成效
    把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人人共享”,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于民。
    致力于“人人享有教育”。切实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加快中心城区教育扩容步伐,实现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达标。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配齐农村紧缺学科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13所幼儿园,启用5所公办幼儿园。提升发展职业教育,健全校企合作常态、长效机制,推进区职教中心一期秋季建成交付使用。落实教育投入保障,深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鼓励社会力量高起点投资办学,力争完成17所中小学运动场塑胶跑道BT项目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强区”。
    致力于“人人享有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化债工作。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250元。完善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确保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曹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一卡通”系统应用。探索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共享”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加大打击“两非”工作力度,巩固提升国优服务水平。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致力于“人人享有保障”。加强创业和就业服务,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有序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0人,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五大保险参保比例,完善工伤保险补充机制,力争年内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大力发展福利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冠虹、豪康老年公寓,建成红坊敬老院和1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乡镇敬老院、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网络全覆盖。启动新一轮“造福工程”,完成搬迁2000人。
    致力于“人人享有平安”。创新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抓好流动人口、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和社区矫正工作,打造和谐稳定环境。改善社区物业管理,增强社区居民生活舒适感。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强信访工作,注重网络舆情监测,依法引导并妥善处理群众利益诉求,着力构建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减少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奋力争先,展现发展新作为


    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新一届政府重任在肩。面对当前更高的发展要求、更复杂的工作形势,我们一定要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红土政风”品牌,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要积极作为。紧紧围绕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持续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主动在城市建设中当龙头,在产业集聚中做支撑,在海西发展中争位次。深化绩效考评,强化跟踪问效,着力治庸、治懒、治散,推动工作提速提效。政府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尽责有为,决不可因事小而不为、因事难而不作为。要以敢担风险的闯劲、攻坚克难的韧劲、争创一流的拼劲,细化目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在产业转型、五大战役、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集中攻坚,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要创新作为。持续解放思想,弘扬“敢走前头、敢争上游”的苏区精神,更加讲究运作的智慧、建设的水平、办事的实效,放胆探索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开展“厦航式服务”学习活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切实提高政府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化政府融资理念,积极探索资本运作有效形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深入挖掘拓展政策空间,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有效集聚发展要素。主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兄弟县市的好思路、好做法,从做得不够的地方去追赶,从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去超越,推动新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要依法作为。主动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作用,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坚持把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城市管理、节能减排、计划生育等重点领域的依法行政工作,推广实施和谐征迁工作法,依法依政策保障群众利益。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要和谐作为。始终把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检验成效的标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扶贫解困等民生问题,坚持每年办好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兑现好政府的工作承诺,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从政风气,振奋精神、集中精力,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推动新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聚集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五要廉洁作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规范“两权”运行,做到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加强土地管理、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工程建设、“小金库”、公务用车等领域专项治理,抓好对促发展、保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坚持勤俭办事,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政府债务控制,有效降低公务成本,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集众智才能登高望远,合群力方可聚沙成塔。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奋发跨越,为建设闽粤赣边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生态型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5+5”产业:指“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机械、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建材、能源环保五大百亿主导产业,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轻工纺织、文化旅游五大50亿元规模的潜力产业。
    2、农业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指畜禽、果蔬、竹木、花生、茶叶五大农业支柱产业。
    3、产业“345”份额:指机械、农产品加工、建材三大主导产业稳定保持全市相应产业30%、40%、50%份额的目标。
    4、“6·18”:即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定于每年6月18日在福州举办,目前已举办九届。
    5、“9·8”:即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定于每年9月8日在厦门举办,目前已举办十五届。
    6、“11·8”:即“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是由国家工信部、国台办、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专业展会,是原“11·18”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的升级,定于每年11月8日在龙岩举办,目前已举办二届。
    7、“三维”招商:即围绕央企、外企、民企进行的招商活动。
    8、“五大战役”:即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和民生工程战役。此项活动省委、省政府已组织开展两年。
    9、“绿亮美”工程:即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中心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旨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
    10、“五城同创”:指市委、市政府在2015年前努力创建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
    11、“五通”:指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12、“洋畲经验”:即“农业内部挖潜力、新村建设显魅力、基层组织强有力、先行先试有魄力”。“洋畲经验”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特色经验:“一产带三产”的洋畲模式和“双带双统”的洋畲经验。“双带”即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带头拆旧建新。“双统”即新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配置。
    13、“培斜模式”:即突破“唯条件论”的束缚,敢闯敢干,大胆引进外地先进的加工技术,抓好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走“竹茶兴村、加工兴业、工业富民”的发展路子。特色模式:“统分结合”,即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竹席加工主导产业;推行“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
    14、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即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寄宿生活费补助的教育惠民政策。该项政策从2008年起执行。
    15、奥运“龙岩现象”:指在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上,新罗区籍运动员石智勇、张湘祥、何雯娜先后为国争光、夺得冠军,该现象全国罕见,被体育界称为奥运“龙岩现象”。
    16、规范“两权”:即规范行政权力和自由裁量权。
    17、“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18、“BT”模式:是建设—移交(Build—Transfer),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19、龙门物流园“433”模式:指龙门物流园根据市场行情确定适当土地价格,公开对外招商。项目业主分三步缴纳土地价款:在签订协议后缴纳总价款的40%,在园区完成征迁后缴纳总价款的30%,在土地招拍挂成功后再缴纳总价款的30%。此举有效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压力。
    20、教育工作“两项督导”:即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
    21、“调解超市”:该工作模式系区法院首创,实行综合调解、专业调解、便民调解“三位一体”,既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特有功能,又能实现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分工负责、优势互补、协调配合的“大调解”网络。目前全区已建立“综合调解超市”、“专业调解超市”、“便民调解超市”三级调解网络。
    22、“一个高于、两个翻番、五个提升”:是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奋斗目标。“一个高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两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五个提升”,即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区域创新能力、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3、“五个龙岩”建设:即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龙岩、创新龙岩、文化龙岩、生态龙岩、民生龙岩建设。
    24、“一核两翼三大经济体”:是区“十二五”的发展布局。“一核”,即把龙州工业园核心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信息产业的先行区和各类人才的创业区。“两翼”,即把中心城市东北翼的龙雁工业区打造成为发达地区先进产业扩张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地;把中心城市西南翼打造成为集商贸物流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海西重要物流集散中心。“三大经济体”,即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城市经济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生态经济体;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小城镇经济体。
    25、“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每个镇(村)开发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产业(产品)。
    26、“五龙”经济:指龙州工业区、龙雁工业区、龙门物流园区、龙丰工业区、龙池工业区。
    27、环保“四大工程”:指以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以大气粉尘污染治理为重点的“蓝天工程”、以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为重点的“青山工程”、以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为重点的“家园工程”。
    28、农业“五新”技术:指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农药、新农机等农业技术。
    29、项目“六个增长”要求:指项目的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以及生产性项目的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均较上年保持增长。
    30、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有一个领导协调、有一个部门负责、有一个工作班子服务、有一套实施方案和一套工作督查机制。
    31、“三旧”改造: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三旧”改造是省委、省政府2011年出台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旨在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32、中心城市“五大板块”:即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主城区新布局,具体包括:中部公共中心板块、东部人居板块、南部文化旅游板块、西部商贸物流板块、北部展览城板块。
    33、龙雁新城:是我市“一主、三新、一卫”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雁石、白沙、苏坂等区域,规划总面积约176.5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区将按“一核三轴三组团”规划布局发展雁石、白沙、苏坂片区,即以龙雁工业区和雁石为核心,沿雁石至白沙、苏坂、红林三条交通发展轴,带动各具特色的白沙、苏坂、红林三个组团联动发展。
    34、东肖生态新城:是龙岩中心城市“十里大道、两翼新城”规划布局中南翼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涉及东肖镇菜园、邓厝、东堀、后田等11个村。功能定位为“生态新城、文化新区”。
    35、小城镇“五个一”建设:是区委、区政府总结白沙省级小城镇“十个一”建设经验,在规划区外其他8个乡镇,按照一套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一条街景综合整治,一批公园、绿地、水景建设,一批土地、环境整治,一批产业项目支撑的标准开展小城镇建设。
    36、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指在省农村公路数据库内,对达不到安全技术通行条件且未通客运建制村的农村公路采取的客运安全保障措施。
    37、“五江一溪”防洪堤建设:指省内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和木兰溪的防洪堤系统建设。
    38、新农村建设“427”重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2011年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我区白沙镇被确定为市级着力打造的“四大明珠”之一,岩山高山生态休闲农业新农村示范长廊被确定为市级致力打造的“七大示范长廊”之一,龙门洋畲村、小池培斜村、适中新祠村被列入市级合力打造的“二十个特色示范村”。
    39、“三资”:指资产、资源、资本。
    40、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是省委2011年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推动厦漳泉从目前一般性区域合作、城市联盟向紧密型、实质性、一体化融合的大都市区发展,计划2015年厦漳泉初步实现同城化。
    41、“四大创新平台”:指技术研发协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42、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即实行乡镇(街道)上下游水质断面责任制考核,对相关责任主体和个人在21条适用情形下予以“一票否决”,并给予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处理,直至责令引咎辞职。“一票否决”制度原则上按年度实施、分级管理,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执行三年的追踪否决期限。
    43、城乡“四绿”工程:指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大工程。
    44、“青山挂白”:指在高速公路、国省县道、铁路沿线村庄及城市周边受开山采石、建设取土等工程活动以及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山体破坏,土层岩石大面积裸露的现象。
    45、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即在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建立农村有线广播系统,实现区、乡、村三级广播台、站、室与国家应急体系相衔接。
    46、计生“两非”。即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
    47、劳动“五大保险”。指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
    48、“红土政风”品牌。指在全市政府系统组织开展的创建“红土政风”品牌活动。该活动以弘扬苏区干部“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作风为核心,全面加强政风建设,着力锤炼干部素质、提升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效能,努力做到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
    49、“厦航式服务”。厦航“以诚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和顾全大局、服务发展的奉献精神,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全省认真学习厦航式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50、和谐征迁工作法。2011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在全省全面推广该工作法,要求各地在征迁工作中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主要领导“五亲自”,即亲自调研征迁现场、亲自研究征迁方案、亲自协调重大问题、亲自督促征迁进度、亲自关怀工作人员;工作班子“五尽心”,即尽到热心、尽到细心、尽到耐心、尽到真心、尽到公心;组织实施“五到位”,即宣传发动要到位、征求意见要到位、规定程序要到位、公开透明要到位、维护稳定要到位;安置补偿“五严格”,即严格征迁标准、严格预存制度、严格支付方式、严格支付时限、严格资金监管;征迁安置“五满意”,即满意工作方法、满意安置方式、满意居住环境、满意生活保障、满意后续管理。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陈雪萍
评论
我要提问
姓  名: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