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龙岩加快推进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中当好排头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科学发展 和谐共赢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着力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克难求突破,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实现生产总值108.5亿元(现价,预计数,下同),增长16.3%,高于全国、省、市平均增幅,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4.8亿元、48.6亿元和45.1亿元,增长5.5%、18.8%和16.1%,占比调整为13.6 : 44.8 : 41.6。完成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增长3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27.5%。农业经济稳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24.6亿元,增长6%;生猪生产能力进入全国50强,排名第38位。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25.1亿元,增长42.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4.4亿元,增长33.8%;规模工业企业达308家,净增57家,其中亿元产值企业33家,新增12家。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亿元,增长15.2%;全年实现旅游收入9.8亿元,比增56%。
项目带动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取得新实效,成功举办了“7·10”晋江机械产业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6·18”、“9·8”、“11·18”等各类招商活动,聘请了26名政府发展顾问。全年共开发新建项目260个,总投资65.1亿元,引进区外资金30.8亿元。68个重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1.4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83.5 %; 58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 2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5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7个百分点;86个重点储备项目有 26个项目转化开工。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市“三个一百”及“双百”竞赛的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启动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计划,建立41个投资超亿元重点项目挂钩述职制度。龙州工业园及高新区、龙雁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引进项目65个,入园企业累计达200家,其中投产企业达81家,实现工业产值42.5亿元,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报批工业用地3309.5亩,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51.2%;外贸出口8508万美元,增长69.3%。
城乡统筹持续推进。积极参与中心城市建设,市政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龙厦铁路征地拆迁如期完成并全线动工,城区经龙州工业园通江山公路(含隧道)顺利通车。中心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乡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启动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全区村庄布点规划和50个新村规划,西安、溪南、培斜、洋畲等4个村(居)荣获“中国特色村”称号,万安镇浮竹小区列入省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村镇住宅小区建设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实行试点村动态管理,推进55家省、市文明单位与新农村试点村、革命基点村开展新一轮结对共建,15对居村结对共建。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道路管养体制改革,全区列入省交通厅农村路网项目库建设的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全面完成冬春水利建设任务,建设标准化渠道95公里、防洪堤12.9公里,新增节水灌溉5000亩。新组建生猪、蜜柚、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创业氛围持续增强。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先后与省农科院、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建立协作关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卫东环保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卓越、森宝被评为省级创新型企业,天泉药业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瑞华、天宇等6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至此,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13家。品牌带动初显成效,“龙工”、“标致”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森宝集团获全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卫东、天泉等4家企业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华锐、嘉丰等5家企业商标获省著名商标,“狸崖山”牌铁观音获福建省名茶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功组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洽谈会和第二届“4·26”校企合作恳谈会,银企、校企合作平台作用逐步显现。包括新罗区在内的龙岩市投资软硬环境已连续三年在全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位居第二,被亚洲制造业协会评为“2007年中国制造业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入选“2007年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辖区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九龙江、汀江(新罗段)流域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深入推进,雁石礼邦村被省科技厅列为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节能减排初显成效,共关闭29家水泥企业的42条机立窑生产线、3台粉磨机,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92万吨。大力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红坊、适中等9个乡镇57个村通过省级验收,建成红坊、铁山等4个垃圾中转站和万安、小池等6个填埋场以及20个村级简易填埋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园等示范项目开始动工建设。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完成造林4.5万亩。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改革,共完成99个村46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治理面积1420公顷。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称号。
社会事业持续繁荣。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积极创建“教育强区”,认真做好教育督导自查自评工作,成立区职业教育中心。2007年全区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达2206人,适龄人口应届本科上线率和文史、理工类应届本科一批上线率均名列全市第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万安竹贯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名村,制定适中典常楼和龙岩洞保护规划,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省第一部区志《新罗区志》(1988—2002)出版。档案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首家和唯一通过国家综合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AA级”认定的县级单位。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开始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建区十周年、市第五届旅游节、龙舟赛等大型活动。乡镇卫生院“百院建设、千人培训”规划顺利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合率达91.5%。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连续五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3‰以内。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区国动委、人武部及征兵工作获得省级表彰。依法治区进程加快,平安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3%。深入开展矿山、道路交通等16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稳中趋好,四项指标较去年同期全面下降。
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90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66元,增长14%。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学生67417人次,减免费用677万元。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自然人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超大病保险、免费婚检、城镇在职职工医疗互助等惠民政策。成立区慈善总会,认捐善款近5000万元,发放扶助资金近200万元,开展了助学、助医、助残、抚老等慈善活动。全面落实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石油等生产资料提价综合补贴和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并在全省率先开展能繁母猪保险试点,参保率100%。扶贫开发继续推进,965户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获“小额信贷”扶持,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00户360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372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2%。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管理和监督体系。1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土地报批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补助、农村人饮工程、九龙江北溪防洪堤建设、村(居)委会阵地建设等其余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
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的联系。全年共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7项,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261件、政协委员提案131件,办复率100%,人大代表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政协委员满意率分别达到93%、98.5%。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逐步推开,政府决策议事规则和政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政府门户网站“365bet线上足球”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良好平台。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组建了全省首支民兵应急值班分队,开展防汛、防火以及矿山安全等应急演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廉政建设、审计监督、来信来访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绩效评估连续两年获全市第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与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历任领导、离退休同志,向驻岩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中央、省驻岩企事业单位、市直各部门,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新罗区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还不够优,节能减排任务重,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产业规模、集聚度和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城乡一体化进程尚须进一步推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就业解困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运作能力和公务员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乘势而上 再展宏图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各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将“海峡西岸”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之后,第一次将“海峡西岸”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国家有关部委也专程就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到龙岩调研,进一步表明了中央鼓励东部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支持苏区老区发展的态度,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机遇。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市委提出“加快推进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并要求我区“在城市建设中当龙头、在产业集聚中做支撑、在和谐发展中求稳定”,对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刚刚结束的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我区到2014年要实现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7年实现更高水准的小康,对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目标。我们一定要立足新罗实际,立足新罗优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联动意识、实干意识,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为民发展。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主动呼应“两个先行区”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努力使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走在闽粤赣边县(市、区)前列,自主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水平、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走在闽粤赣边县(市、区)前列,在龙岩加快推进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中当好排头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力争更好更快些;财政总收入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3%;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外贸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倍加努力,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以品牌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把实施品牌带动作为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持续增强品牌带动意识,着力加强产品、区域、软实力三大品牌建设。一是突出优势树品牌。立足我区区位、资源、产业、人文比较优势,争创更多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工作品牌和服务品牌。重点支持龙工、龙马等领军品牌企业扩张,扩大机械制造业在全国的影响,着力打造“一区六基地”;重点扶持福建梅花山农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唱响“梅花山”品牌;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最具发展潜力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软实力品牌优势,积极争创“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更高层次品牌。二是提升素质育品牌。把品牌带动的重点放在培育产业产品品牌上,坚持把品牌创建与“125”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与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机结合,认真做好扶持品牌的政策、体系研究,完善品牌的培育、激励、推介和保护等工作机制,培育更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重点支持三德、龙麟、春驰等申报中国名牌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支持天宇水泥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驰名商标3件。三是营造环境护品牌。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运用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区域品牌、产业品牌、文化品牌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权等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品牌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以集中集约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园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和集聚效应,推进产业集中、集约和集群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是增强园区承载功能。重点抓好龙州工业园及高新区、龙雁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为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工业用地报批步伐,确保全年完成2000亩以上。加快完善标准厂房附属设施,为企业入驻创造优良环境。二是提升园区项目质量。突出集约节约用地,坚持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其中高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投资强度高于省控指标10%以上的入园标准不动摇,对申请入园项目实行统一评审、集中供地,同时严把产业政策、环境保护等准入关,着力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比。三是做强园区经济实力。认真编制发展总部经济规划,鼓励并引导包括现代物流企业在内的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把总部设在园区。着力加快园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新落户项目动工建设,努力缩短项目建设周期。确保全年新增入园企业60家、投产企业60家以上、园区总产值达60亿元以上。
以节能环保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把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贯穿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生态型经济强区建设。一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节能降耗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力度,重点推进建材、化工、矿冶、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25家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继续推进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计划,进一步调整水泥工业结构。扎实推进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强化环境执法和环评审批,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和大气污染的自动监测,扎实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的污染治理。继续推进九龙江、汀江(新罗段)流域养殖业污染和漂浮垃圾整治,全面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实施生态林、天然林保护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综合治理矿山污染、“青山挂白”,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保护好青山、碧水、蓝天。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加快推进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园建设,努力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链。
二、坚持率先发展,着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继续把项目带动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发展抓项目落到实处,着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主攻产业性项目,狠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切实把项目作为集聚要素、推动落实的最重要抓手,围绕“125”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素质。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坚持“选商选资”、“选优选强”,充分发挥政府发展顾问和驻外联络处作用,重点围绕“125”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引进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配套、与领军企业相衔接的产业链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突出规模工业培育,围绕“五个五”工程目标,坚持扶大扶强和育小扶优并举,重点抓好33家亿元产值企业和32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优势企业,着力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军企业;重点推进中小优质企业规模培育工作,确保今年规模工业企业达350家以上。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658”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安排重点投资项目80个,总投资185亿元,当年投资49亿元;新增长点项目62个,当年新增产值22亿元;重点储备项目80个,总投资98亿元。继续深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挂钩述职制度,突出抓好56个投资超亿元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早投产早达效,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继续配合抓好龙厦铁路、赣龙铁路复线、双永高速公路、省级干线路面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万安地村至梅村、雁石大吉至苏坂等公路建设进度,进一步推进行政村通自然村等乡村道路硬化工程,着力完善区、乡、村交通网络。继续推进坑口火电二期、旋窑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和小池卓洋500千伏输变电站等16个电源、电网工程项目,着力提高电力保障水平。持续加强关系民生改善、支撑社会发展的农业农村、信息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龙州工业园、龙雁工业集中区供水工程以及九龙江北溪二期堤防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节水灌溉等“六千”水利建设,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狠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围绕打造商务、物流商贸、人居三大板块,强化城市功能聚集,着力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闽粤赣周边有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严格落实项目挂钩推进责任制和工作时限要求,重点抓好城市路网等市政建设项目,促进三大板块建设全面展开。推进组团乡镇与中心城市的融合,努力增强中心城市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着力提升发展带动力。优先发展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生产型服务业,重点抓好海峡西岸龙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都市型经济,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兴建商务楼宇,着力打造以总部经济、国际贸易、科技孵化和创意服务为特色的商务高地。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推进一批优质住宅小区建设,努力打造闽西南一翼的宜居城市。加大江山、白沙等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着力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执行力。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坚决杜绝新的“两违”行为。深入推进环卫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创建安全、有序、畅通的城市交通环境。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社区阵地建设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完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打造良好文明和谐社区。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营造区域性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林政管理,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强化乡镇政府在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等方面职能。进一步完善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化解乡村债务。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有利于项目顺利推进的行政管理体制、绩效评估机制、人才使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持续强化自主创新。培育创新主体,重点支持卓越新能源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卫东、森宝、天泉、卓越等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成冠、龙马、华锐等创建省级技术中心,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制订并采用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5家以上。构建创新平台,重点抓好“五大平台”建设(即抓好以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知识创新平台;以参与“6·18”成果对接和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发展信息网络和科学技术装备为主的科技条件共享平台;以激励全民创业为主的社会创业平台;以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创业融资平台),推进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环保设备、硬质合金、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实施创新项目,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着力深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光电等高新产业项目储备,重点实施“五个十”工程,即重点培育1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传统企业、10家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型加工企业及筛选10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持续优化创业环境。认真落实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发展潜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动员鼓励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壮大金鑫、龙工、通用、龙化等一批出口创汇企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森宝、三德、卫东、金鑫等有条件企业上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培养和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创新型企业家、复合型科技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
四、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区域互动融合,促进城乡同步、区域协调、全面发展。
以特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围绕生猪、果蔬、竹木、花生、茶叶五大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产业”的思路,走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养殖、种植路子,大力实施龙岩优良乡土品种保护开发工程,推行农业标准化和绿色、无公害化生产,培育畜禽、竹木、果蔬、茶叶等一批特色专业村。鼓励支持耕地流转,引导种植大户、专业能手、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等发展规模集约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推进森宝食品加工、泰华果蔬保鲜二期等项目,促进地产农副产品转化升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行“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10家以上。
以技能提升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健全区、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扎实推进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以及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采取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干劲。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确保新增转移劳动力5000人以上。
以生态治理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完成50个新村规划,提高新型农民示范住宅小区建设水平。继续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袋装垃圾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力度,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乡镇垃圾污染治理问题,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以机制创新推进多方合力共建。加强和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六大员”队伍的管理、培训和考评机制。健全完善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区直部门挂钩新农村试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和村企、居村共建等工作机制,巩固和深化“海西春雨行动”成果,继续扶持开展革命基点村、边远山区自然村和灾后重建等“造福工程”,加大第二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积极引导人、财、物等资源流向农村、涌向农业、服务农民,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五、坚持为民发展,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强化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的理念,按照“五有”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科教优先,加快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抓好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复评迎检工作。积极推进“教育强区”创建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教育资源整合,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第十届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宣传文化阵地“三级”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农民之家”、“文化大户”及“恒忆百村文化工程”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巩固“村村通”成果,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扩大边远山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重视龙岩河洛文化研究,推进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整合红土地文化资源,开展后田暴动80周年暨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70周年纪念活动。深入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区疾病控制中心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超大病保险、城镇在职职工医疗互助等制度,提高参保率和覆盖率。巩固和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加强就业和再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持续抓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将所有城镇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全面推进以建筑、矿山企业农民工为重点的工伤保险参保工作,努力实现全覆盖。持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五保户”供养、灾民救济、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快龙岩福利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对基本保障和救助政策没有覆盖或覆盖后仍有困难的特殊人员,实施就医、就学等综合帮扶和援助。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莲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和“平安新罗”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坚持安全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矿山、道路交通等16项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提升信访工作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等工作,巩固好军政军民关系。
精心办好惠民实事。在继续抓好本届政府1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拓展: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继续实施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实施小流域河道清淤整治;实施和完善铁路、公路道口平改立工程;实施乡镇综治服务中心和“新网工程”建设。教育卫生方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寄宿费减负工程;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若干贫困大学生及属于低保户、孤儿的大中专、高中学生;实施边远农村中小学和卫生院名师、名医津贴激励工程;治理“餐桌污染”,实施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社会保障方面,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帮扶工程;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工程,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和救助覆盖面;实施“五保”人员集中供养工程,提高生活补助标准;继续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和光彩事业社会化扶贫。
强化服务 提升形象
科学发展观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加快建设诚信政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通过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政府工作更加“阳光”透明。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对出台的促进投资政策、为民办实事等,做到承诺有信、承诺有度、承诺有效。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公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自觉维护政府诚信形象。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着力完善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发挥其在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快建设服务政府。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把服务理念体现在政策制定执行上,落实在推动经济发展上,践行在为民办实事上。深入开展“六比六争”活动,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以及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绿色通道等制度,强化政府效能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开展部门内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职能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进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继续做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任中审计。严格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认真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党纪、政纪、法纪约束,加强对公共支出的监管和重点工程、专项资金的廉政监察,严肃查处违反行政纪律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
各位代表,奋发才会有为,实干方显实效。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党政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努力推进我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附:
名词解释
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
2、“两个先行区”:即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先行区”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举措。
3、“一区六基地”:“十一五”期间,努力把新罗区建成海峡西岸重要的机械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环保设备制造基地、运输机械制造基地、硬质合金制造基地、建材及矿产品加工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加快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4、“125”产业:即一个龙头产业——机械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五大潜力——煤炭、电力、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矿冶。
5、“五个五”工程:即做大做强“125”产业,力争到2010年培育5家超10亿元企业集团、50家超亿元大企业、500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增5000家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实现50000户农户每户至少一人从事二产或三产职业。
6、“三个一百”项目:从2003年起至2007年底,我市每年滚动实施的项目计划,包括100个当年投资项目、100个当年经济新增长点项目、100个重大储备项目,具体实施中不以100为限。
7、“双百”竞赛:从2005年起至2007年底,在全市七个县(市、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项目竞赛活动,每年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 新竣工、新投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0个,具体实施中不以100为限。
8、“658”工程:每年滚动安排实施60个重点投资项目、50个新增长点项目、80个重点储备项目,实际工作中不以具体个数为限。
9、“6·18”:即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定于每年6月18日在福州举行,目前已举办了五届。
10、“9·8”:即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9·8”投洽会),定于每年9月8日在厦门举行,目前已举办了十一届。
11、“11·18”:即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定于每年11月18日在龙岩举行,目前已举办了四届。
12、“4·26”:即新罗区校企合作恳谈会,定于每年4月下旬召开,旨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搭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把校企对接作为我区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做响“4·26”品牌,从而促进产业聚集、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3、“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从2006年起,在全省农村组织开展以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河道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垃圾清运和处理机制,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4、“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2006年6月,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绿化委、省林业厅、团省委、省妇联等六部门联合启动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规划至2020年,全省创建省级绿色小康县30个、绿色小康乡100个、绿色小康村500个、绿色小康户5000户。
15、“百院建设、千人培训”:从2003年起,在全市实施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规划,重点加强100多所农村卫生院建设,投入专项经费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护人员1000名。
16、“两免一补”: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寄宿生活费补助的一项政策。
17、“三免一补”:在“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边远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寄宿费的一项政策。
18、“小额信贷”:指金融机构向贫困农户提供小额有偿扶贫资金而无需农户出具财产抵押的一种扶贫贷款方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小额短期,贷户联保,整贷零还。
19、“青山挂白”:在高速公路、国省县道、铁路沿线村庄及城市周边受开山采石、建设取土等工程活动以及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山体破坏,土层岩石大面积裸露的现象。
20、“监督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1、“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有一个领导协调、有一个部门负责、有一个工作班子服务、有一套实施方案和保证落实的工作督查机制。
22、“六千”水利工程:即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千座水库保安工程、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千公里河道清水工程、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23、楼宇经济:是指以商务商贸楼宇为载体,以开发、出租、售卖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从而产生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24、总部经济:也可称为首脑经济;是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高端部分。特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25、“两违”行为:指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26、“一村一品一产业”:是指每个村至少要开发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
27、农村“六大员”:村级农民技术员、计生管理员、乡村医生、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文化协管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
28、“海西春雨行动”:是全省统一战线把中央、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化为春风雨露,让农民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29、“五有”: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0、宣传文化阵地“三级”工程:指加强乡镇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构建镇、村、户三级宣传文化网络。
31、“农民之家”:指由村委会兴办的宣传文化阵地类型,要求有得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相应的活动空间和基本设施、一支专兼职宣传文化骨干队伍、必要的经费保障,并能经常性开展宣传文化活动,工作成效明显。
32、“文化大户”:指由群众团体或个人自发兴办的宣传文化阵地类型,该场所可以是团、兵、妇和老人等社团或群众个人兴办的各类单项或综合活动阵地;也可以是歌、舞、静板、饶平吹、舞龙舞狮、采茶灯等各种文艺宣传队伍和书、画、文学等文化艺术协会,以及棋牌、球类等全民健身组织。
33、“恒忆百村文化工程”:2007年6月起,由福建恒亿集团捐资1000万元,每年在我市村一级建设若干个“恒亿文化中心”,共计100个。文化中心包括文化广场、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文娱活动室、一个电教信息室和相关设施、器材,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4、“五保户”: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二)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国家对五保户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35、“五五”普法: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五五”普法的时间为2006年到2010年。
36、“平安新罗”建设:从2004年至2008年,用5年时间,进一步落实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治安领域等维护稳定各项措施,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政治、经济、社会长治久安。
37、“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38、“平改立”工程:即将铁路、公路平交道口改为立交。
39、“新网工程”:即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指从农村发展和农民消费需要出发,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大力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经营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等五大网络建设。
40、“六比六争”:即比素质,争当学习标兵;比和谐,争当团结典范;比奉献,争当服务模范;比效能,争创一流业绩;比务实,争当落实表率;比自律,争当廉政楷模。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